游客
题文

从古至今,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广为流传,其故事已改编成话剧、歌剧、戏曲、电视剧等,前几年美国将花木兰拍成卡通片轰动全球,赢得了极高的票房,对此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请从“幸福 自信 成长 土壤 感恩 成功”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阅读下面图表内容,完成后面题目。

项目

2018年

2017年

增长率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389元

5607元

13.9%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583元

5836元

12.8%

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696元

8917元

8.7%

(1)下列对图表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最高。

B.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数量最少。

C.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

D.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2)根据图表反映的问题,为农村如何脱贫提出一条建议。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日,在某地铁站附近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闯红灯,交警按规定处罚,责其现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当地交警还对处罚方式进行了创新:违规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微信朋友圈,说明自己因闯红灯受处罚,只要集齐 20 个“赞”就可被放行。

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赞成方:赞成。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不仅惩戒了本人,而且①_______,让大家以后都不闯红灯,比单纯处罚一个人效果更好。

反对方:反对。 ②________

(1)在①处补齐赞成方的理由,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2)在②处从不同角度为反对方补写理由。要求:语言简明,理由充分,言之成理。

学校某班级同学为组织红色研学活动,起草了一份实施方案。请你阅读所选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中学××班2019年红色研学实施方案(节选)

①为落实《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的要求,立足我校实际,X班将组织以“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红色沂蒙人”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

一、研学目的

②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情景体验、资料搜集整理等方式学习红色沂蒙知识,进一步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二、研学方式及内容

③研学方式:校外集中研学与校内自主研学相结合。

④研学内容:听一场沂蒙精神辅导报告,学唱一首沂蒙民歌,讲一个沂蒙红嫂的故事,参观一座沂蒙精神展覽场馆,考察一座红色故居,赏一部歌剧《沂蒙山》,写一篇研学心得体会。

三、研学时间

⑤校外集中研学大约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校内自主研学时间自主安排。

(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2)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3)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研学后的心得体会,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本次研学,让我的学习通道全部打开了。我赏红色歌剧,如沐和煦春风,净化了我的审美情趣;      我写红色心得,如经炉火淬炼,坚定了我的红色信仰。巍巍沂蒙山,铭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要不断地留下自己的红色足迹,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红色沂蒙人。

(4)在参观某先烈纪念馆时,你的同学A嘻嘻哈哈,不遵守纪念馆的参观纪律。假设让你去提醒A同学遵守纪律,你会说什么?(60字左右)

“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 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当作研学的核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 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

材料三 通过这次“尼山圣境”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此,2019年是孔子诞辰2570年,他的思想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迹,我实地感悟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研学旅行要避免“只有游没有学”和  ”,因为二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内涵。

(2)材料三是某同学活动结束后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对联补全。

上联:体悟儒风韵味

下联:  (只填序号)

A.指点千秋大业 B.携手诵读经典C.弘扬礼乐文明 D.咏唱风流华年

(3)如图是“尼山圣境”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说出一点即可),不超过40个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