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测试题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卜算子”是_________名,“咏梅”是词的_________。词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
乡愁四韵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与课文中的《乡愁》(余光中)比较,该诗也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请你说说它们体现在哪里?
请你品读后说说该诗运用比喻的特色。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共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不同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A.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
D.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
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这首词的名句,请从修辞、内容等方面作简析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①。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 一尊浊酒戍楼东②。酒阑挥泪向悲风③。
[题解]这首词作于荆州。荆州一带当时处国防前线,作者在那里做官,和朋友同登城楼,观看边塞景象,感念国土沦丧,心中无限悲痛,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
①霜日句——霜日,秋天的太阳。蘸,浸水,沾水的意思。鸣鞘,挥鞭作响;鞘,鞭子。 ②万里句——烽火,指战线。戍楼,边界上驻兵守卫的城楼或岗楼。 ③酒阑——酒兴阑珊,酒快喝完的时候。“酒阑挥泪向悲风”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透露出作者怎样的精神?(2分)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题目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到此处省略两句见默写内容)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加粗的诗句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有人认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 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得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
毛泽东在这首诗中写到雪,他还有哪些写雪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如梦令(6分)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