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辛亥革命以后,从前所有一切维系统一的制度都崩坏了。中央政府没有任官权,没有军队,没有赋税权;而各省的督军都自由招兵,自由作战,自由扣留国税,自由任命官吏。到了后来,有力的督军还有干预中央的政治,中央政府就变成了军人的附属品了。离心力的极端发展,造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辛亥革命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 |
B.意识到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
C.坚持走社会改良的道路 |
D.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 |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 |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 |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 B. |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
C. |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 D. |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 |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 |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D. |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 | 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 B. |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
C. |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 D. |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 |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
B. |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
C. |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
D. |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