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 .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
【表达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
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 |
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阐述理由 |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
|
“结论2”不正确 |
|
【2015年四川省德阳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查阅资料:CO2 + Zn CO + 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B的作用是 ,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
(2)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 |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
2 |
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 |
变红 |
无现象 |
则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
(3)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 和 之间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填字母编号)
(4)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强”或“减弱”)。
【2015年四川省眉山市】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的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一] 铁生锈的条件
(1)该兴趣小组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置于上图所示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 ,(填装置序号)装置中出现了明显的锈迹。
他们的结论: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甲同学提出了疑问: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没有参与铁的生锈过程吗?请设计实验为甲同学释疑。 ,观察并记录现象即可证明。
[探究二] 影响铁生锈速率快慢的因素
乙同学说:妈妈常说菜刀沾有盐水生锈更快。这种说法对吗?同学广泛查阅资料。
资料一:导电性强的溶液都可加速铁的生锈。
资料二:海上航行的轮船在与海水接触的部分镶嵌一锌块,能有效降低钢材被腐蚀的速率。
(3)将上述A装置中的蒸馏水改为下列液体中的 ,可使铁生锈的速率加快。
a.硫酸钠溶液 b.无水乙醇 C.蔗糖溶液
(4)一些铁制品表面覆盖了某些涂层。不同的涂层被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不同。你认为下列 涂层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较快。
a.镀锌铁 b.镀锡铁
(5)一些建筑的大门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 。
a.银粉 b.铜粉 c.镁粉
[交流与思考]
(6)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
【2015年湖北省荆门市】请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
(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 。
(2)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但含硫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 。
(4)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试从氢气的性质分析氢气作为能源的主要优点: 。
(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40 |
C.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的水,甲析出的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
D.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②将t3℃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 方法。
(6)如图所示都是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中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有: (填序号)。生活中要鉴别羊毛衫和合成纤维, 可通过 的方法 。
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x的化学式为 。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b→a。(填"c→d"或"d→c")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正猜想。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