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守株待兔》记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
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④先王之政不需要改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古人云:“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因此,中国古代建立了
A.三公制度 | B.监察制度 |
C.谏议制度 | D.选官制度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
C.科举制和郡县制 |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
“汉高祖(刘邦)……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到文帝、景帝时诸侯王反叛中央,发生了“七国之乱“,为此,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设“中朝” | B.置枢密院 | C.推恩令 | D.郡国并行制 |
“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
A.史料解读法 | B.发展的方法 |
C.比较的方法 | D.全面辩证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