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我国一些地区多次降落酸雨,酸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5.6~7,酸雨的pH小于5.6)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福建省是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地区之一。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吗?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对酸雨是否影响韭菜苗的生长进行探究。
(1) 实验材料:足够的清水,足够的食醋(pH为3),两盆生长状况相同的韭菜苗,两个洒水壶,pH试纸。
(2)提出的问题: ?
(3)作出的假设: 。
(4)实验步骤:
①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模拟酸雨pH约等于4;
②将两盆韭菜苗分别贴上A、B标签,每天定期向A盆喷洒模拟酸雨,同时向B盆喷洒等量清水(洒水壶不混用),对韭菜苗的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③在一段时间内,每天观察记录两盆韭菜苗的生长状况。
(5)预期结论:
①如果A盆比B盆生长状况差,则说明 。
②如果A盆比B盆生长状况好,则说明 。
③如果A盆与B盆生长状况一样,则说明 。
鲫鱼能在光线很弱的水中游泳,但不会和水中的石块或其他物体碰撞。其原因是什么?
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是 。
(3)制订并实施计划: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小明采集了一些蚯蚓,分别放在甲、乙、丙三个瓶中饲养,在放蚯蚓之前,甲瓶装有湿土,乙瓶装有干燥细土,丙瓶空着,结果发现:
(1) 瓶中的蚯蚓死去了,原因是 。
(2) 瓶中的蚯蚓生活的最好,原因是 。
人类是如何征服疟疾的?
早在两千年前,疟疾就是一种严重的流行病。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到19世纪末,发现疟原虫是疟疾的致病“凶手”,还发现在疟疾的发病区,抽干沼泽地里的水,该发病区患疟疾的人就大大减少,甚至消失。科学家就思考;引起人体患疟疾的病原虫和沼泽地里的水有什么关系呢?直到20世纪初,一位科学家提出一个假设:蚊子传播了疟疾。蚊子在水中繁殖,如果抽干沼泽地里的水,就可以消灭蚊子的幼虫,消灭了蚊子就可以消灭疟疾。过了若干年,一位医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先由蚊子去叮咬体内有疟原虫的麻雀,再解剖发现在蚊子的唾液腺里有大量的疟原虫。这样人类就知道了疟疾的原因,并逐步掌握了治疗和预防疟疾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 ,
(2)作出假设是: 。
(3)疟疾实际是由 引起的。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请帮他们分析回答(1)如果他们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选择下图哪一个实验装置?_____________。该装置的单一变量是______。若将2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五组实验,都经过10分钟后,及时统计记录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 _________。
(2)做完实验后,应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观察一段时间后: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 ,因为蚯蚓的呼吸依靠 来完成。
(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其中 是对照装置。
(3)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则可以进一步探究 对蚯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