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某校学生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选甲基橙作指示剂。
⑴盛装0.2000 mol/L盐酸标准液应该用 式滴定管。
⑵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
⑶ 滴定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
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
⑤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
⑥滴定操作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⑷有关数据记录如下: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mol/L。
实验序号 |
待测液体积(mL) |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
1 |
20.00 |
0.50 |
20.55 |
2 |
20.00 |
8.00 |
26.00 |
3 |
20.00 |
1.40 |
21.35 |
⑸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会使所测碱的浓度值 。
(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某学习小组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选用4 mL 0.01 mol·L-1KMnO4溶液与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在稀硫酸中进行实验,改变条件如表:
组别 |
草酸的体积 /mL |
温度/℃ |
其它物质 |
① |
2 mL |
20 |
|
② |
2 mL |
20 |
2滴饱和MnSO4溶液 |
③ |
2 mL |
30 |
|
④ |
1 mL |
20 |
1 mL蒸馏水 |
(1)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和 (用 ①~④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和 。
(2)对比实验①和④,可以研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④中加入1 mL蒸馏水的目的是 。
工业上将纯净干燥的氯气通入到0.5 mol·L-1 NaOH溶液中得到漂白水。
某同学想在实验室探究Cl2性质并模拟制备漂白水,上图是部分实验装置。已知KMnO4与浓盐酸反应可以制取Cl2。(注:装置D中布条为红色)
(1)配平KMn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MnO4+ HCl(浓) = KCl + MnCl2+ Cl2↑+ H2O
(2)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 。
(4)实验时装置D中的现象是 。
(5)装置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配制5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NaOH溶液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和 ,需称量的NaOH的质量是 。
在如下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Fe(OH)2。
(1)在试管I中加入的试剂是 。
(2)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I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观察到试管I产生大量气体。一段时间后,检验到试管Ⅱ支管出口的气体只有一种时,再进行的操作是 ,使试管I中的溶液进入到试管Ⅱ中溶液底部,产生Fe(OH)2。
(3)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
(4)反应结束后,将Fe(OH)2沉淀倒出,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工业上,向500℃~600℃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已知炽热铁屑与氯化氢生成氯化亚铁)。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试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 ,进行实验时,应先点燃 (选填A或C)处酒精灯。
(2)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 。
(3)制取的无水氯化铁中混有少量氯化亚铁,其原因是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HCl,可以在装置A、B间加入装有 的洗气瓶。
(4)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制氯气的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① O2 ② Cl2 ③ CO2 ④ HClO
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x值的实验过程如下。完成下列填空:
(1)设待测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xH2O ,则该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是实验中用到的几种仪器,仪器与对应名称正确的是 。(填序号)
(3)“冷却”操作应在 (填仪器名称)中进行,“灼烧”时热源选用的是酒精灯而不是酒精喷灯,理由是 。
(4)恒重操作的目的是 。
(5)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若实验结果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坩埚未完全干燥b.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c.坩埚上沾有受热不分解的杂质 d.加热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6)下面是某学生实验的一次数据,请完成计算
加热前质量 |
加热后质量 |
||
m1 |
m2 |
m3 |
m4 |
11.721g |
22.692g |
18.631g |
a |
①若无需再进行第三次称量,则a的数值范围应为 。
②若加热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18.631g,实测值x= (保留两位小数)
③若理论值x=5,则该实验的相对误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