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EMS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其作用时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期
B.经过EMS处理后得到的变异植株自交后获得两种表现型,说明EMS诱发隐性个体中的一个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C.经过EMS处理后往往获得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D.根据EMS的作用原理可以推测,EMS不仅会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还可能发生染色体缺失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
|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
|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
|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
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ZW型性别决定)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和公鸡的比例是
A.1:0B.1:1C.2:1D
.3:1
用纯种的黑色长毛狗与白色短毛狗杂交,F1全是黑 色短毛。F1代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如下 表所示。据此表可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 ( )
| 黑色短毛 |
黑色长毛 |
白色短毛 |
白色长毛 |
|
| ♀ |
48 |
19 |
14 |
6 |
| ♂ |
47 |
12 |
15 |
5 |
| 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B.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 |
| C.两对常染色体上 | D.一对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
如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雄性生物体,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A.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 |
| B.精子的形成过程应为图中④③②⑥① |
| C.图②细胞中有8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
| D.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 |
男人A有一罕见的X连锁的隐性基因,表现的性状为A。男人B有一罕见的常染色体显遗传病,它只在男人中表达,性状为B。仅通过家谱研究,能否区别这两种情况()
A.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所患病的性状
B.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都不会有B性状的女儿
C.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不会有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男人B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
D.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男人B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