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A.K+、Na+、NO![]() ![]() |
B.Mg2+、Na+、Cl-、SO![]() |
C.K+、Na十、Br-、Cu2+ | D.Na十、Ba2+、OH-、SO![]() |
下图装置可用于
A.用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B.用NH4Cl与Ca(OH)2,制取NH3 |
C.用Cu和浓HNO3反应制取NO2 |
D.用Cu和稀HNO3反应制NO |
已知:①H2O(g)== =H2O(l) ΔH=-Q1 kJ·mol-1
②C2H5OH(g)===C2H5OH(l) ΔH=-Q2 kJ·mol-1
③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 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是
A.酒精的燃烧热ΔH=-Q3 kJ·mol-1 |
B.由③可知1 mol C2H5OH(g)的能量高于2 mol CO2(g)和3 mol H2O(g)的总能量 |
C.H2O(g)→H2O(l)释放出了热量,所以该过程为放热反应 |
D.23 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释放出的热量为(0.5Q3-0.5Q2+1.5Q1)kJ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用铂丝蘸取某待测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
火焰呈黄色 |
待测液不含钾元素 |
B |
AgBr沉淀中滴入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Br更难溶 |
C |
铁丝插入稀硝酸中 |
有无色气体产生 |
生成氢气 |
D |
向NaCN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HCN是弱电解质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漂白粉、臭氧的净水原理相同 |
B.“血液透析”的原理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C.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防止食物受潮和氧化变质 |
D.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可加重雾霾 |
下列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H+)=10-14 mol·L-1的溶液中:Na+、AlO2-、S2-、SO32- |
B.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Fe2+、I-、NO3-、Cl- |
C.碳酸氢钠溶液中:K+、SO42-、Cl-、H+ |
D.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Mg2+、Cu2+、SO42-、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