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分析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整体。长江流域面积大、人口多,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经验,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全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图5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自然条件是
A.水能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
C.通航里程长,航运条件好         D.人口密集
(2)、三峡工程位于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A.灌溉        B.防洪         C.提高航运能力      D.开发水能
(4)、甲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水体和大气污染
(5)、近50多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数目减少会
A.加剧土地荒漠化             B.增加生物物种
C.加剧土壤盐渍化            D.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6)、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是
①退耕还湖                      ②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③扩大水田面积                  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目前,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原因是什么?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所给材料和图,完成问题。
材料:中国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近年来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水环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已严重危及中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

(1)A字母代表的地区是指平原,这里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2)近年来,图中A平原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
(3)在A平原上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濒危水禽是
(4)图中B即为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请分析其水位骤降的原因及危害。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我国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两屏三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国家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材料2:图11(其中阴影部分为“两屏三带”)。

(1)简析图11中甲地植被破坏后产生的主要危害。
(2)图11中乙地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地跨横断山区,其生态作用十分重要,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

读“我国台风影响区域及10个国家级防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图”(图9)和图10,回答问题。

(1)读图9,简述我国受台风影响程度的分布规律。
(2)读图9,简要分析在上述10个城市中建设国家级防灾物资储备库的原因。
(3)结合图10,简析重庆多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启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工程,在田纳西干支流上建起54座水库、13座船闸,把水患连年、贫穷落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工农业发达的地区。
材料二:我国汉江成功地借鉴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经验,通过梯级渠化开发,建成集防洪、灌溉和发电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水利生态工程,打造了中国式的田纳西河工程。
材料三:图8.

(1)简析两河发展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我国汉江的开发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3)请对今后我国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图7)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条件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旱涝灾害频繁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