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丰 碑
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部队。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③将军思索着……
④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⑤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⑥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⑦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⑧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雕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士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⑨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身来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⑩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11“——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的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12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13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14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15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第①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情?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是对将军神态的刻画。将军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第⑧段的内容,用一句话描绘出“丰碑”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丰碑”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亲近自己的双腿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车,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5元?不是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很不是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误解,同时,我也是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那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怎么走那么远?”我问。“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那条腿已经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我的两元钱。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第③段画线句“我正觉得奇怪”中“我”“奇怪”的是
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第⑥段画线句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为什么到此时“竟然了无影踪了”呢?
第⑧段中,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
。
(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①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②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个紧要事,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③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选择恰当词语
A.必然 | B.当然 | C.诚然 | D.自然)填在文中①②③三处 |
从表达方式上讲,文段(甲)以_________为主,文段(乙)以_________为主。
“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我“刺耳”的原因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意见的含义是,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文段(乙)中的“那一回”是指_____________(事件)。
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小 溪》完成文后题目
我是一条流淌在崎岖山间的小溪。我满身洒着细碎的光亮,怀着对大自然奇妙的幻想,流啊,顺着山绕过石,不停地流。我有时被乱石阻塞,有时被泥沙搅混,但我浑浑噩噩,不知宇宙的真谛为何,不知生命价值何在。我绕过碎石,抖抖泥沙,又淙淙地向前流去。还不时仰望夜空,欢乐地听起夜莺的歌唱。一次,猛地撞在重叠的巨石上,我似乎被击碎了。呻吟着看着自己——我已经变成一畦小水洼,瑟缩在巨石缝隙中。喘息一会,感到不自在,我想跳出去,却跳不出。怎么办?我悲伤地哭了。突然大石缝隙中闪过几缕阳光,随着阳光响起亲切的声音:“小溪,生活的真理你知道么?挣扎——奋斗——拼搏——超越。”我听着,却不知这声音的含意。我无力挣扎,昏昏睡去。醒来了,不知怎么,我又成了小溪。原来是我身边的水多了,自然地从石缝中窜了出来。我又是我了!
多么美丽的春天啊,我流淌在山间小路上,路边盛开着艳丽的鲜花,峻岩上嫣红的桃花,轻盈的绿柳,笑靥迎人。我挨着她们轻轻地流过。她们对我说:“小溪,你就这样快活轻松地流下去吧,这就是你的幸福,你的归宿。”我点点头,得意地顺流而下。一天,突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般一声巨响,我猛地不能动弹了。我看不见天,看不见地,看不见红桃绿柳。我虚飘飘不知自己是否还存在。我死了,却又渐渐苏醒。我瑟缩在一层硬壳里动弹不得。溪水被阻隔,我渐渐枯竭、干涸……能等待死亡么?我虚弱地问自己。突然岩缝间闪烁着几束阳光。“啊,太阳!”我大喊着,“我真喜欢你,你是万物之母,你是光明的源泉,如今你又出现了,我要奔向你,请你救救我吧!……”忽而阳光不见了,我听见发自宇宙,也好像发自我自身深处的声音:“挣扎、奋斗、拼搏、超越,你才能找回自我!”我沉默了,我想着那欢乐的玫瑰色的日子,但那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永恒的、永恒的真理是什么?我叹息,我思索,我寻觅……
阳光又出现了,而且愈来愈灿烂,我似乎有所领悟,于是我开始挣扎,开始奋斗。几经拼搏,几经寻觅,我身上的溪水渐渐多了,渐渐活而有力了。猛一挣扎,我竟从埋藏我的地下跳了出来。经此挫折,我反而比过去粗犷了,宽阔了。我跳跃在岩石树隙间,有意地寻觅起同伴——原来道道山梁间都有那么多或比我大,或比我小的溪流。它们都和我一样不停地向前奔泻。大自然使我们越靠越近,越聚越宽。终于我们汇聚成河、汇聚成大江,最后我和我的同伴们一齐涌向无边的大海。
在大海里我才发现我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因为我已把我的涓涓细流,无条件地奉献给了大海。小溪是“欢乐”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文中的小溪先后两次走出困境,第一次是“自然地从石缝中窜了出来”,第二次是“竟从埋藏我的地下跳了出来”。说说“窜”与“跳”有什么不同。
文章最后一段说“我才发现我是一条美丽的小溪”,你认为小溪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走不出你的怀抱》完成文后题目
我过去教过的一个学生来看我,说:“老师,你那么爱写东西,给你提供个素材,你写写我们寝室的贫困生王大川的故事吧。特感人!”说完便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王大川来自陕北农村。他是扛着两个蛇皮袋子来学校报到的。他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鞋子全是他妈妈给做的。他的蛇皮袋子里装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除了大枣、柿饼、果干之外,还有几十副绣花鞋垫,几十个用白线钩的衣服领子,3副用旧毛线编织的手套,此外,还有两个手指粗细的花花绿绿的筒状编织物,我们好奇地问他那是什么,他操着浓重的乡音告诉我们说:“这是笔套,装钢笔用的。”——晕!
后来我们得知,他是他们村子里恢复高考以来考上的第一个大学生。录取通知书一到手,全村都沸腾了!家家户户都摆了庆贺宴宴请他。“到了快要动身的时候,”他说,“我一顿饭要串四五家。在这家吃个丸子,到那家吃片肉。不去可不行,不去人家会说你瞧不起他,会恼的。”我们听了,觉得特震撼。
更让我们震撼的事儿还在后头呢!他们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家都登门来给他送了礼物,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些吃的、用的东西。有一个住在破庙里的光棍汉老刘头,也让人捎来了话,说是吃过晚饭要送给王大川个“念想儿”。王大川的父母知道老刘头是全村最穷的,送不起什么礼物,就让捎话的人又捎了个话回去,说他的心意大川心领了,就别再费心送什么礼物了。吃过晚饭,老刘头没有来,王大川的父母以为他打消了送礼物的念头了,心里的不安也就随之消散了。
后来,他们一家人正围坐在一起闲聊,突然听到从破庙的方向传来了钟声。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有太留意,但是,那钟声响起来竟没个完。王大川和他的父亲想去看个究竟,便一起往破庙的方向走去。路上,他们碰到了许多和他们一样好奇的乡亲,大家互相探问着,谁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结伴往破庙的方向走。快到破庙的时候,他们发现那里早站了黑压压的一片人。
“王大川来了!”人群中不知谁这样喊了一句,于是,所有的人便都把脸扭向了王大川。
王大川蒙了,说:“我——咋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对他说开了:“人家老刘头是为你敲钟呢!”“他太穷了,拿不出什么东西,只好用这法子表表心意。”“66下,老刘头说要送你个六六大顺啊!”
王大川跟我们说,当时,他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他说:“那是一口沉重的老钟,撞起来挺费劲的。应该说,老刘头是卖着老命在为我撞钟啊!这就是我们村子里的人,朴实的像一团泥,热情的又像一团火。从那天晚上起,那破庙里传出的钟声就总是在我的耳边回响。我想,不管我走得多远,我都走不出小村的怀抱,走不出那钟声的怀抱。真的,为这钟声,我也要拼全力活出个像样儿的人生,回报生我养我的小村,回报我杀身割肉也报答不尽的父老乡亲……”从全文看,题目中“走不出你的怀抱”中的“你”有什么具体的含义?
文章哪些细节表现了王大川家的贫穷?
王大川在考上大学后,受到了村民的哪些优待?
“有一个住在破庙里的光棍汉老刘头,也让人捎来了话,说是吃过晚饭要送给王大川个‘念想儿’”刘老头要送给王大川的“念想儿”是什么?这句话与后文有什么关系?
文章让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表述出来。
阅读《门的悬念》中的有关语段,完成文后题目。(8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巳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得“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 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
“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