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今齐地千里           (2)王之甚矣          
(3)寡人之耳者          (4)时时而进           
下面句子中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人不知而不学而不思则
译成现代汉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文中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
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最后一则的意思。
从这六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此之谓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也()(2)教然后知()
(3)然后能自也()(4)此之谓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分一处)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2)其 此 之 谓 乎
本文的中心句是:
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妙手回春 B.暮然回首 C.回复短信 D.回环往复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山僧智仙也 吾欲南海,何如
B.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
C.而往,暮而归 有时发白帝,暮到江陵
D.晦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察秋毫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
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②乘间: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④进退:任免。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为江南转运使尝:(2)汝事我久念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奴震骇,泣拜而去。
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

古诗文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也 B.仓鹰击于殿上 C.寡人谕矣 D.长跪而谢之

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 秦王使人安陵君曰② 太守
B.① 秦王不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
C.① 安陵君其寡人②潭中鱼可百
D.① 终守之②借子杀之

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②徒以有先生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