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美国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材料二:进来,中小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而自杀的消息时时见诸报端,暴露出当代中小学生对生命轻视和珍爱生命意识的淡薄等弱点。例如,据报道,山西临汾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甜甜因无法承受“作业过多”的压力而上吊自杀。
(1)材料一中海伦·凯勒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什么?材料二中这名小学生对生命的态度是什么?
(2)从两种不同的生命观中,你觉得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3)请你设计两条珍爱生命的宣传标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2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汪洋在会上强调,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各地区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
材料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1)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谈谈你对这一最终目标的理解。
同学们告别小学走进中学已经两个多月了,初中课程增多,老师讲解知识内容的节奏加快,大量的讲授有让你力不从心的感觉。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初中学习生活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是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学习方面中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
(2)面对不同,我们应如何做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呢?
“人必自尊而人尊之,人必尊人而人尊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维护自尊?
甲、乙两人是某中学同班同学,一天,在回家路上,两人就刚学习过得《学会独立飞翔》课一展开议论,各有说法:
甲:“人在未成年时,有父母的帮助,不需要自立。”
乙:“一个人只有在成年后,走进社会,才需要自立。”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说理由。
中学生赵惠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特别是升入初中后,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学校,面对不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她更是感到自己很孤单,她很少和班上的同学说话,,集体活动也不愿参加,从来不主动与老师交流,慢慢地,同学们也都疏远了她。为此,赵惠很苦恼。
⑴赵惠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心理特征?
⑵赵惠应怎样克服这种心理,结交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