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中,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

A.耦犁的出现 B.代田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出现 D.耕耙技术的出现

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途经上海,后在日记中写道:“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材料中“革命事件”是指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义和团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该两国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两国指的是法国和美国②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③材料史实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 ④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