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主和专制,人治与法治都是相对立的。世界文明的进程推进总是伴随着民主、法律制度的完善。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有了民主就可以更好的实现法治,它们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明朝政府架构图

(1)据材料一指出,两图显示的明朝中央行政机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这样的改变?
(2)与清朝同一时期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却在不断确立和完善,其中英美代议制最为典型。这两国代议制的政体各是什么?确立这两种政体的两部法律文献是什么?
材料二:民主的本质是“大多数的统治”。古雅典城邦中,尽管公民多达20万,然而真正具有参政权力的公民(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只有40000人。这20万人的民主就是普遍且彻底的民主,统治着另外20万外邦人加奴隶。因此,“民主”从产生之初就不是“人人平等”,而是“法律规定下的一定群体中的人人平等”。                                           
——《比较历史:民主传统与中国特色 ?
(3)雅典被公认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但雅典民主也不是完美的,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 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界产业革命〉
材料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 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考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

1776年7月4日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说: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由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利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他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新政府应当建立在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原则之上,并应按照符合这种原则的形式组织他的权利机关。马克思将《独立宣言》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英国在北美的统治是否“合法”?具体说明理由。
(2)文中“政府的合法权利”指什么?独立后,美国“政府合法权利”是如何体现的?
(3)在独立后的一个世纪中,美国政府是否保障了“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

如图,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历史学家称之为“大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爆发前,西哀耶斯发表了被誉为“圣经”般的小册子《什么是第三等级?》。在书中,他呐喊道:“第三等级是什么?是一切。”
(1)结合法国大革命背景,分析西哀耶斯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呐喊?
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的臣下向他报告这一事件时,国王吃惊地问道:“这不是造反吗?”臣下回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2)为什么说这是“革命”?
材料三: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3)为什么说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 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 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 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 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 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一 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别国再有侵占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
——摘自1896年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材料二“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自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作为其它国际条约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摘自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的背景,分析该条约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并结合中俄(苏)关系的变化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家关系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