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②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③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⑥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的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荫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⑨“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⑾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⑿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⒀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⒁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⒂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父亲的眼神不这祥,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句:‘我要上学!’”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
“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请根据文意说说父亲的眼神传达出哪些深意?为什么会让“我”不安?
阅读梧桐听雨的《积攒温暖》,完成小题。
①儿童福利院里,一个女孩正带着十几个小孩子做游戏,孩子们似乎在向她报告着什么,这个说昨天阿姨亲她了,那个说收到了一位小朋友送她的画。
②我问她:“你们在玩什么?”她微笑着说:“我在教孩子们积攒温暖。”
③“积攒温暖?”我很奇怪。
④女孩说:“这些孩子,不是被父母抛弃,就是小小年纪成了孤儿,生活对他们的而言就像冬天一样,他们能够得到的温暖太少了,所以我想教会他们积攒温暖。只要将平时人们给予的一点一滴的温暖积攒起来,积攒多了,心里就会有一轮太阳,然后就不会觉得冷了。”
⑤女孩的话让我颇为感动,慢慢地,我知道了女孩自己的故事。
⑥她是个私生女,没有人知道她的父亲是谁,母亲生下她后,把她丢给外公外婆,然后远嫁他乡.她在“野种”“私生子”的唾弃和白眼中慢慢地长大,然后上学。男孩子欺负她,女孩子孤立她,她的亲人们,言语之间总是嫌她累赘,嫌她是整个家族的耻辱。
⑦但是,女孩说的更多的,却是那些曾经温暖了她的人和事。
⑧她说,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几个调皮的男孩追着她喊“野种”,她无助地哭着。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女子厉声呵斥走了那几个男孩。那位中年女子的目光非常温柔,和她想象中妈妈的目光一模一样。
⑨同桌那个老是揪她辫子的男孩,有一次竟然在她衣兜里放了两颗大白兔奶糖,那是她第一次吃到那么好吃的糖。
⑩总是拿她当出气筒的舅舅去上海出差,带回来两条一模一样的漂亮裙子,一条是给表姐的,而另一条,竟然是给她的。
(11)她的外公,那个爱面子的老人,一看到她就会黑下脸来,临终的时候殷殷嘱托家人的却是,一定要供她念大学。
(12)说到动情处,她哽咽了。她说,她真的很感激生命里的这些温暖,让她慢慢感到了生活的美好。
(13)我沉默了。其实,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懂得过滤伤害,积攒温暖。从幼年时同桌的大白兔奶糖,到最近房东大姐的关照,她积攒了一路上所有细小的温暖。而这些细小的温暖,在她心里攒成了一轮太阳,不仅温暖了她自己,还温暖了别人。
(14)看到她教孩子们积攒温暖,我的眼睛湿润了。积攒温暖,我想,这应该是我听到最美好的一句话。通读全文,说说文中女孩具有哪些品格。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自然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全文的作用。
说说文中画线句子“而这些细小的温暖,在她心里攒成了一轮太阳,不仅温暖了她自己,还温暖了别人”的含义。
读完全文,赏析标题“积攒温暖”的精妙。
阅读《说真诚》,完成小题。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越来越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疾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察;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对一点善心美意多,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另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起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再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人生。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章②③两段是从哪两方面论证“真诚”的?有何作用?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
阅读陈从周的《说帘》,完成小题。
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分外的感到幽绝,瓶花妥帖,十分宜人。这小天地起了变化,还不是这帘在左右?
②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说的率直点,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
③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呢?更是灵活了,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因帘产生了许多故事:“珠帘寨”,“水帘洞”以及一些因帘而产生的许多韵事,真是洋洋大观。我说,帘与恋音通,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④“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徐森玉老先生告诉我,清代的山西老财家,还是用它。水晶帘没有见到过,那最细的要算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但就湘帘、竹帘来说,通风好,隔音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而且分外雅洁……几乎说有帘如无帘,可说是有景与无景,静止的环境,产生了动态,而动态又因声、光、影、风、香……起了千变万化的幻境,叹为妙用啊!
⑤帘的美,还要配合着帘钩、帘架,“百尺虾须上玉钩”,虽未说出什么帘架,想来也不会太寒酸的。至于“草色入帘青”,疏帘听雨,那也必然是很雅洁的竹帘了。“珠帘暮卷西山雨”,只能在滕王阁上方得见。帘上绣花的绣帘,缺少空透,棉帘,布帘,只求实用。而帘上画画称画帘,但我总不太欣赏它,似乎多此一举,用假景来扰乱真情了。素帘起的变化,那真是移步换影了。
⑥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结合全文内容,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细读第②—⑤段文字,说说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帘”的。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阅读理解。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描写,作用是
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理解。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选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白鹅。
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鹅步态的傲慢。
这两段文字蕴涵着作者对鹅怎样的感情。
仔细体会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高傲的白鹅容易被人捉住,你从中获得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