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
| A.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老百姓不同程度得到好处 |
| B.将皇恩施于诸侯王及子弟,以使之顺从皇帝,从而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
| C.准许诸侯王将封地再分给子弟以建立侯国,从而削弱王国直属领地,使之无力对抗中央 |
| D.推恩只是一种欺骗,是封建皇帝愈能臣下和人民的手段,根本不能实现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2009年1月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调研7题)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在洋务运动中,没有被洋务派列为“夷”之“长技”的是
| A.军事技术 | B.机器生产 |
| C.科技教育 | D.议会制度 |
(2009年1月上海市卢湾区高三期末24题)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 B.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为中心转化 |
| C.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 |
为中国近代政治变革制造历史依据的著作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