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丞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朝、宋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材料二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戈拉
②“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
③“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而不在于表面仪式。”——马丁·路德
④“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材料三夫进化之于竞争相缘者也,竞争绝则进化亦将与之俱绝……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进化,曰惟共主一统故;中国学术所以不进化,曰惟宗师一统故。
——1902年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
——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四联合国大厦里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壁画的主题叫“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⑴ 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①②③④”四句话所反映的核心内容及对应的思想解放运动。
⑵ 结合材料三,孙中山与梁启超对社会进化的认识有何不同?中国近代前期民族资产阶级为改变“共主一统”局面进行了怎样的努力?孙中山晚年又为社会进化作出了什么新贡献?
⑶ 材料四中的“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中最准确的体现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采取了哪些国际行动?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经历了数千年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①“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二: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根据材料,解释“和谐社会”的内涵。
(2)材料二分别属于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代表人物有哪些?(各举一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20世纪中国经历了3次巨变,产生三位伟人,他们的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1图2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中国的世界记录》
材料二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材料三 “盖其火炮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必不能及。”
——鸦片战争中的浙江巡抚刘韵珂
“泰西巧妙,而中国不必安于拙,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
——左宗棠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2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试以两例宋代科技成就来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从材料三中可以获取关于中国近代科技方面的哪些信息?
(4) 试从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愤》一诗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之句。陆游的诗句描述了当时怎样的局势?这种局势是如何形成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