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面几幅图,回答问题。
图一 如图
图二 如图
图三 如图
请回答:
(1)这三幅图分别是哪次侵华战争后的形势图?
(2)通过三次侵华战争,外国侵略势力是如何一步步向内地推进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图1巨人中国
材料二如图,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图2瓜分中国
材料三如图,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图3 Dragon(中国龙)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各种救国活动先后展开。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活动,可以查阅当时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2分)
(3)图3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3分)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材料一如图,刻有希腊名人的图片: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四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雅典的哪一项具体制度?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相比,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的?
(4)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 军机处的工作:①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④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⑤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⑦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⑧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⑨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⑩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⑩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什么问题,最终如何解决?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以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2)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经济体制因素。
材料四负责健康与工作的国家顾问达梅·卡罗尔·布莱克发布过一份关于疾病与工作能力丧失间关系的救济金体系报告。……“我们曾经到过一些地区,有一些家庭三代人从来没有工作过。如果你的祖父和父亲从来都未曾工作过,你怎么可能会认为工作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呢?我认为,这会对孩子造成可怕的影响……从未工作过的十几岁单身母亲极有可能养育出懒于工作的孩子。”
这份报告将提出警告:诸如抑郁这类精神健康疾病所带来的病休、低下的生产率和额外的社会关注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难以忍受的400亿英镑的负担。
这份报告的内容还将包括:在5岁至l5岁年龄段的人群中,父母都没有工作过的孩子赢心理疾病的几率差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的5倍.
(3)据材料四归纳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4)综上材料,就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