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面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图二和图四中的军队的最终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3)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西藏和平解放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两伊战争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火轮、火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准自专其利……先于二十一省二十一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岁三四千里之遥,亦可朝发夕至。
——《资政新篇》
材料二: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清廷宣布于次年春季拜谒西陵。为便于慈禧太后等人“御驾”往来,决定从河北新城县高碑店到易县良各庄修筑一条新易铁路(也称西陵铁路),全长43公里,限期六个月完成,并拨官银60万两。
材料三:日本《朝日新闻》鼓吹说:“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地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右之,存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力;有一切权力,则凡其地官员,皆吾驱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俎伤之肉”
《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二册
材料四:人民网西安2004年1月6日电记者朕少忠报道:今晚18时,16002次货物车从西安新丰站缓缓驶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标志性工程—西安至南京的铁路(也称西陵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开通运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资政新篇》的主张是什么?其主张实质是什么?
②材料二反映清政府修建西陵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三,谈谈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中国大肆争夺修筑铁路的权力
④依据材料四说明现今修建西陵铁路有什么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经济全球化是指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要跨国界发展,经济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经济全球化过程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和反对,理由是什么?
(2)既然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英才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四: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宋)朱熹
请回答:
(1)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3)材料二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该著作的名称和作者是谁?材料中反映了什么情况?
(4)据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并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迟缓的原因?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古代史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还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请列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

A 《马可波罗行记》插图 B 利玛窦与徐光启画像C 圆明园遗址中的西式建筑
材料三、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请回答
(1)材料二、三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用字母表示)你的理由是什么?
(2)假如就此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住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做哪些工作?如果展开分组讨论,对于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甲组给出的结论是“中国改变了欧洲”,乙组给出的结论是“欧洲改变了中国”,那么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
(1)古代社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具体的主张?
(2)试举一例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并分析这一相对和谐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3)上述分析中,你认为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具备哪些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