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一年,孙中山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进行了一系列不懈努力,其中不包括
A.提出“耕者有其田” | B.颁布《临时约法》 |
C.发动国民革命运动 | D.接受“三大政策” |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 B.确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心任务 |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D.1936年12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 |
下列对“同盟会党员证”的释读,不准确的是
A.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
B.所使用的“庚戌年”为公元1910年 |
C.属于直接史料,对辛亥革命研究有较高的价值 |
D.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后,同盟会会员不断扩大的史实 |
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A.封建帝制被推翻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