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的主要成就是
① 雪莱创作《西风颂》
② 彼特拉克《歌集》
③ 薄伽丘创作《十日谈》
④ 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④ | 
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得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得革命。”由材料可知,“这次革命”()
| A.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 
|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次尝试 | 
| C.是马克思直接领导斗争的结果 | 
|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 A.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 
| B.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 
| C.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 
| D.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
| A.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 
| B.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议行合一的新型代议制 | 
| 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 
|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 )
| 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 B.实行联邦制 | 
| C.设立责任内阁 | D.议会拥有立法权 | 
法国思想家西耶斯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劳动分工原理——“每个人的社会活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替他人的劳动”——引入政治领域来阐释某项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下“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他应该是在阐释()
| A.代议制 | B.邦联制 | 
| C.联邦制 | D.两党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