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
A.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
B.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
C.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
D.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
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皇帝制 | D.世袭制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
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
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
2013年4月8日,英国历史上唯一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逝世,终年87岁,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在任,她在政治上激烈反对工会和民粹主义,在经济上激烈反动凯恩斯主义,在外交上高调反对共产主义,她的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撒切尔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撒切尔夫人的政策
A.停止向全国学生提供免费牛奶 |
B.削减地方政府的行政开支 |
C.使用军警打击矿业工人组织的全国大罢工 |
D.拒绝与社会主义国家对话 |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