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 )
A.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
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
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 |
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
读下图,为了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最大理论贡献是
A.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 |
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粹主义 |
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粱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这段话表明,毛泽东
A.历来反对康梁维新思想 |
B.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
C.曾经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D.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
“维新派与保守派比的不是谁更‘新’,而是谁更‘旧’。只有更旧的学问,才能在理论上吻合‘孔子’的思路。”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海国图志》 | B.《新学伪经考》 |
C.《变法通议》 | D.《天演论》 |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李鸿章这一观点体现的指导思想是
A.师夷长制以制夷 | B.师夷长制以自强 |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D.实业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