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 )
A.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
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
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 |
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 B.不受官府干预 |
C.不依靠农业 | D.以私营为主 |
诗人白居易曾描绘唐代农村的生活景象:“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这反映了
A.唐代商业状况萧条 | B.唐代军事制度衰落 |
C.农业经济的脆弱性 | D.小农生活的稳定性 |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开始分别种植粟和水稻,造成这种农作物南北地区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习惯 | B.气候环境 |
C.生产技术 | D.宗教信仰 |
非洲在世界贸易中,从1948年的7.3%下降到1983年的4.5%,再降到1993年的2.5%、2003年的2.3%。与此同时,非洲国家吸引的外围直接投资也从20世纪70年代占整个发展中国家的16%降到90年代中期的5%。这表明非洲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
A.经济明显衰退 | B.逐渐被边缘化 |
C.政治地位下降 | D.两极分化严重 |
戈尔巴乔夫曾指出:“靠号召不可能培养人们对社会主义财产的主人翁态度。关键是使人们能够影响生产的安排,劳动成果的分配和使用:就是说,要加深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自治。”他认为,“不是工厂、车间、农庄的真正主人,就不可能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戈尔巴乔夫在这一指导思想下
A.取消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 | B.把政治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突破口 |
C.把国家部分生产资料分配给劳动者 | D.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