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
|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 C.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 C.朱熹 | D.王阳明 |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
|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