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对某次战争曾有这样的评价:此战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此战”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抗日战争 |
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时记得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娃娃的中心”,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指
A.英法结盟 | B.德意结盟 | C.英俄结盟 | D.法俄结盟 |
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 | 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
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抗日根据地积极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农村针对不识字的农民,往往采取“豆选”方式(用豆子作为投票工具)来实行民主选举。这么做
A.说明根据地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政权 |
B.有利于调动根据地军民抗日的积极性 |
C.说明当时根据地经济困难、条件艰苦 |
D.为建国后的政治体制提供了直接经验 |
“这种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种政权”出现在
A.北伐战争时期 | B.十年内战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说:“……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家,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力。……”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毛泽东所说的这条“新路”是指
A.井冈山道路 | B.进行解放战争 |
C.实现人民民主 | D.进行重庆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