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材料中的“这次变革”是指
|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这是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和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相一致的。”能体现上述特点的历史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 B.《海国图志》 |
| C.《孔子改制考》 | D.《国民党一大宣言》 |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 A.教随国定 | B.信仰自由 | C.反对宗教信仰 | D.因信称义 |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
| 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
| 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
| 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 B.关注社会现实 |
| C.人与社会的和谐 | D.关注人的价值 |
“公元1—1839年……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姚余栋《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是指中国古代农业
|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 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 C.是高技术下的低效率生产 | 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