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要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 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
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 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
19世纪上半期,一位去过英国的法国人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
A.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 B.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
C.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 |
1947年底,党中央在陕北杨家沟举行会议,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会议,20年未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中央解决“优势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B.进行战略决战 | C.开展战略反攻 | D.进行渡江战役 |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
英商满载生丝的轮船经过甪直,不肯向太平天国税局纳税,被扣压。英国领事强为干涉。太平天国提出抗议:“太平天朝定制,商货经过税局,有一定之税金,今贵国商人之行为,即违定制,而贵国官长强为干涉,于国际交谊甚不合。特此告知。”这表明太平天国
①奉行平等互利的外贸关系②坚决维护贸易主权
③主张一定程度上对外开放④严禁贩卖鸦片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说“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列唐初大臣,属于“虽雠不弃”的是
A.房玄龄 | B.杜如晦 | C.魏征 | D.马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