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15年6月,拿破仑在滑铁卢被反法联盟的军队打败,从此退出了法国政治舞台。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波旁王朝的复辟。
错误:                                                                             
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拿破仑法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是中学历史学习的任务之一。
(1)根据“周年记忆”方法,完成下列填空。
①最近国务院规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这是为了纪念中国 胜利 周年。
(2)根据“辩论法”理解罗斯福新政。请选择下列一种观点进行论证。
材料:罗斯福新政措施知识结构图

观点:甲方,新政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乙方,新政维护了工人的利益。
(3)根据“计量史学”方法来理解经济发展,下列对表中数据理解正确的有(3分,每点1分)

年份
2003
2005
2006
2007
2008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1.64
2.26
2.71
3.49
5.93
中国在世界的排名
6
5
4
3
2


①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②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③它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效④它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
⑤它反映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4)根据“因果关系”方法理解历史事件,并完成下列填空。

(5)运用“史论结合”方法时,要讲究史实与结论的一致性,下列搭配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1分,只选一个)

选项
史实
结论

1787年,美国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它宣告了美国的独立。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业的生产面貌等。
它是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使资本家人数和工人人数不断增加。
它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审查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监督执行贸易协定;解决贸易争端等。
它是一个国际金融组织。

(陕西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
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人和影。
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
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1)从材料一地图归纳这场战争的特点,并评价李鸿章的言论。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有何反应?(4分)
(2)材料二所指的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力量和地位两方面归纳中国抗击日本的这场战争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前形势,从抗击日本侵略的两次战争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山西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按照表格要求,写出序号处的相关内容。

时间
内容
影响
共同作用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1942年1月1日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944年6月6日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在历史长河中,伟大人物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思想引领
(1)请将相对应的名人与思想(口号)的字母用线条连接起来。

A.但丁 E.人文主义
B.孙中山 F.中国特色
C.陈独秀 G.科学与民主
D.邓小平 H.三民主义

时代曙光

(2)观察以上图片,指出攻打冬宫的意义?写出毛泽东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俄国与中国道路有何不同?
临危受命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云南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