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材料二:“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如图
图1 黑船事件 图2 义务教育 图3日军攻占旅顺威海卫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场改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改革后,俄国农民依旧贫困。
(3)材料三中的图1、图2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场改革?
(4)材料三中的图3反映的是日本在改革后发动了对中国的哪场侵略战争呢?
(5)请你说说材料三中,尤其是图3的事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嚣物上感觉不足……由于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圊进化概论》
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斯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提到的“第一期”和“第三期”分别指的是中国向外国学习的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认为“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请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这些斗争结果先后失败,请根据材料二,找出他们失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的社会力量”和“新的先进理论”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小明等同学对“国共关系”的发展很感兴趣,以下是他们收集到的相关史料,请认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民族耻辱】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1)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下了什么命令?导致怎样的后果?(2分)
【兄弟阋墙】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要“安内攘外”,我要“攘外安内”。——《张学良口述历史》
(2)为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了什么事变?之后,共产党派谁去调停从而和平解决了事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何影响?
【同仇敌忾】毛泽东说:“国民党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3)请写出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仗打得比较好”的战役名称。在此之前,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哪一次战争的胜利进军?(2分)
【全面内战】1948年9月起,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与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大决战。
(4)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盐阜人民应该参加的是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次战役?
【归纳总结】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国之败……盖其墨守常经……所致也……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致大清国丁汝昌书》
材料三变者,天下之公理。
——梁启超
(1)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叫什么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失败日本胜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什么阶级的代表?什么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4)近代中国先后出现了诸如洋务派、梁启超等一批学西方先进的中国人,但最终都未能使中国富强,对此你有何体会?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八年级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参与其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发生在什么战争以后?它使中国开始变成什么性质的社会?
(2)图二中谁被选举为南京临时大总统?他就职时宣告建立的国家叫什么名称?
(3)图三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请问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叫什么名称?
(4)图四场景发生在什么战役之后?“总统府”的被占领(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多少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雨果的一七九三年》
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历史都是假的,除了人名地名;小说都是真的,除了人名地名。”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被人为地遮掩粉饰而变得虚假。虚构的小说却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而还原了历史的本真。法国文学家雨果创作的《九三年》正是一部基于现实而创作的小说。 1793年,当时面对国外反法同盟的进攻和国内保皇党人的叛乱,法国人民进行了捍卫革命成果的斗争。这时,潜回国内的保皇党叛军头目是朗德纳克侯爵,而对手恰恰是他的侄孙,早已投身革命,成为年轻有为,战功卓著的共和军司令郭文。
战争是残酷的!共和军斗志昂扬,势如破竹,叛军节节败退,退入一座古堡。双方只隔着一道石桥。为了阻止共和军的进攻,叛军将抓获的三个农民的孩子作为人质锁在桥头堡中,内置柴草、柏油并用硫磺线与古堡相连,铁门的钥匙就掌握在朗德纳克手中。共和军攻进了古堡,临逃的敌人点燃了导火索。孩子们危在旦夕,共和军没有钥匙无法营救。千钧一发之际,已经从暗门逃脱的朗德纳克听见了呼救声,他毅然走向古堡。三个孩子得救了,朗德纳克束手就擒。如何处置这个曾经杀人如麻的叛军首领,共和军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这是郭文的恩师,又是一个铁面无私的革命者,他连夜召开军事法庭,判处朗德纳克死刑,并定于第二天早上行刑。可是,第二天监狱门打开,里面坐着的却是共和军的司令郭文。朗德纳克被他放走了,释放侯爵的理由并非他们之间的亲情,而是郭文认为,朗德纳克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三个无辜孩子的生命,这足以成为赦免他的理由。因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着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郭文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叛逆”负责。坚持原则的西穆尔登不能原谅郭文的罪行,按照革命法律,他亲自判处郭文死刑,尽管他一直把这个年轻人当亲儿子看待。然而就在郭文被执行绞刑的头颅咣当落地时,人们听到一声枪响。西穆尔登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综合摘录侯会著《道德准则》(《今晚报》2011.11.7)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请说明雨果《九三年》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
(2)阅读下划线部分,联系所学知识,请列举出这场革命有哪些“人道主义”成果。
(3)阅读材料后,请你分享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