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一:名著阅读】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有这样一群人,曹元朗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标榜“新古典主义”,创作的诗却文理不通;褚慎明自诩为“中国新哲学创始人”,这些人整天都讨论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学术问题。看了这些人物的嘴脸,你联想到了《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医生在哪个国家的经历,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活动二:搜集资料】小明同学搜集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前四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的规律,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第一 第二 【活动三:专题探究】在搜集气象资料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
雁:
燕: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
?。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香港大学校徽上镌刻着“明德格物”四个字。明德,意为美德,语出《尚书•君陈》:“黎稷非馨,明德唯馨。”格物,见《礼记•大学》:“致知格物,物格而知至。”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从宋儒起,一直众说纷纭,清末则有人将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属于尖端科学的核能作用,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世界;同是电脑高手,有的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光添彩,有的则成为骚扰、攻击的“黑客”。如鲁迅所说,发明了罗盘,知识看风水;发明了火药,只是做自娱娱神的鞭炮。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民俗是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生的。②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③通过《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等文章,使我们了解了祖国丰富的民俗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这是因为①。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身上学到了顽强的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身上学到了对道德的执着……②。
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3月5日为学雷锋纪念日。教育部要求在教育系统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在新时期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们重庆一中积极响应号召,将开展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读下面三则材料,概括介绍什么是“新时期的雷锋精神”。(30字以内)
材料一:郭明义,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被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21年义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爱心团队遍布了17个省市,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虽然我们没权利要求大家付出自己的所有,但大家是否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新华网)
材料二:雷锋曾经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百度文库)
材料三:“新民网”发表评论说道:“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学雷锋并无需过多的被要求去做什么,或者去学什么,甚至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学,而是发自内心的举动,让这种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行为规范。”(新民网)
“ |
新 |
时 |
期 |
雷 |
峰 |
精 |
神 |
” |
是 |
指 |
||||||||||
在此次活动中,我校学生会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
园,服务社会。请你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含蓄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
由。
示例:团队名:春风送暖
理由:春风送暖,既指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成立在春天学雷锋活动期间,又指我们
的志愿者将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
团队名:
理由:顾律同学想加入志愿者团队,但他却很担心地说:“以前雷锋扶摔倒的老人、帮陌生人照顾孩子得到的是感谢与微笑,但现在做这样的好事可能会被误解甚至被讹诈。”请你劝劝他,让他也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