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0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0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这个事实表明,某些无机盐的作用是
| A.调节酸碱度 | B.调节渗透压 | C.影响细胞形态 | D.影响生物膜透性 |
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
|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 |
|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
| 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
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 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
| 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线粒体的内膜 |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
| C.内质网的膜 |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
|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
|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下列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
| A.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
|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 D.该酶的最适pH为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