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题。
书 事
黄宗羲
初晴泥路觉蹒跚, 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烈, 黄花偏耐苦中看。
【注释】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请就此作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词阅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以“”为着眼点,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请用生动语句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展现的美丽景象。

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然后答题。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 词的下阕表现了苏轼
生活态度。

名著阅读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这首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_的诗集 _
这首诗主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并根据诗集的内容,说说该诗集主要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简要概括首句中“不觉醉”的原因。(2分)
有人说诗中的三、四两句是仿白居易《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中的前两句而来,你的看法如何?请分析回答。(3分)

阅读杜甫的《送韩十四江东觐省》一诗,完成题。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从这首诗内容看,“万事非”中的“万事”是指哪些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不少表现手法?写出其中一种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