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
A.满清政府 | B.封建制度 | C.西方列强 | D.北洋政府 |
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
A.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
B.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实施“一五”计划 |
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
D.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载:1922年,仅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山西、察哈尔八省统计垦殖公司由59家扩增到100家,资金达到1245万元。但这一切的规模还实在太小,全国的统计也就相当于军阀阎锡山一人的家产。材料说明
A.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 B.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加剧 |
C.农业经济模式转型艰难 | D.军阀统治阻碍经济发展 |
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获得的最准确经济信息是
第一时期l872—l894年 |
第二时期l895—1913年 |
||
设厂数[来 |
53 |
463 |
|
商办 |
资本(千元) |
4697 |
90801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设厂数 |
19 |
86 |
资本(千元) |
16196 |
29469 |
A.近代经济的特征是使用机器生产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
C.小农经济在近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个阶段的经济现象,该表中的年份一、年份二最有可能是
A.1842,1856 | B.1861,1872 |
C.1897,1907 | D.1913,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