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
| 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
|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
|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
|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
| C.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
|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
|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
|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
|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历史性转折 |
|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以下历史现象不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的确立 |
| B.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 |
| C.晚清新思潮的萌发 |
| D.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
|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
|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