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下图所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       ,这样做的目的是            
(2)通常情况下,使用      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你认为[1]是    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2]是
          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每空1分,共6分)
(min 表示分钟)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4
3
2
0
1
0
1
2
0
1
阴暗
6
7
8
10
9
10
9
8
10
9

(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吗?
(2)作出假设:
(3)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变量应该只有___个。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
(4)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原因

A、一只 B、两只 C、三只 D、十只或十只以上
(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采集菜粉蝶的虫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探究菜青虫取食植物叶片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此次探究实验应分为以下一些步骤完成:

(1)提出问题。针对这一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①到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油菜、萝卜、卷心菜、荠菜等)叶片上找有菜粉蝶虫卵的叶片,带回实验室。
②如下图所示,将带有虫卵的叶片分别放入不同的烧杯中,每个烧杯中再分别放入不同种的植物叶片,将烧杯放置在温暖的方。
③以上实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将虫卵隔离饲养的目的是:排除菜青虫 行为是在
中相互学习得来的。实验中设置了许多只烧杯,除叶片不同外,其他条件都____________。这是为了进行对照。
④为了减少偶然性,实验时至少选用 只菜青虫。本实验的变量是
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后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
(3)方案二中有 个变量,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 组的树叶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 ,原因是该方案符合 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温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需要
(6)请将下面培养细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恒温培养 B.接种
C.高温灭菌 D.配制培养基

(7)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食品发生变质的现象,造成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细菌、真菌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用品:滴管、自来水、纸盘、透明塑料袋、未加防腐剂的新鲜面包等。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面包
套袋干面包
套袋湿面包
套袋干面包
套袋湿面包
温度
25℃
25℃
4℃
4℃
自来水
不加

不加

(1)根据生活经验,请你推测小组实验中最先长出细菌、真菌的是 (填字母)。
(2)通过探究活动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你认为霉菌的生活需要条件是
(3)该小组同学如果只探究常温下水分对细菌、真菌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错误之处是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相同的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D.实验时间的长短
(3)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4)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5)和植物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的独有特征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荚膜
D.无成形细胞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