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 元 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
清 |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2007年8月,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曾经对前去向他征求意见的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 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有关对孔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②他提出的爱心和同情心必须遵守礼的规范 ③他提出“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学法和教法至今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④他的言论被记载在《春秋》一书中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 | 墨翟 | B. | 孟轲 | C. | 荀况 | D. | 韩非 |
对下面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
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 |
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 |
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 |
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