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元素。①原子半径:A<C<B<E<D;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D、C=E、A+B=C;③原子的层电子层数:B="C=2A;" ④B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数量之差为2,⑤F在地壳中金属含量第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C的氢化物分子内含氢键所以比E的氢化物稳定
B.过量F与22.4LC单质完全反应,转移4mol电子
C.因为E单质相对于分子质量小于溴单质相对分子质量,所以E单质的熔点比Br2要低
D.A、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常温常压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满X和Y两种气体,打开开关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相通,最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气体X |
HI |
NH3 |
H2 |
NO |
气体Y |
Cl2 |
HCl |
Cl2 |
O2 |
A.②>③>①>④B.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 mol H2和0.5 mol 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
B.一定条件下,2.3 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 g产物时得到的电子数为0.1NA |
C.1.0 L的0.1 mol·L-1 Na2S溶液中含有的Na+离子数为0.2NA |
D.标准状况下,22.4 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石蕊试液褪色 |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SO2 |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
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为
A.(y-2x)/a mol·L-1 | B.(y-x)/a mol·L-1 |
C.(2y-2x)/a mol·L-1 | D.(2y-4x)/a mol·L-1 |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
氧化性:Cl2>Br2>I2 |
B |
c处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
C |
d处立即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
D |
e处变红色 |
还原性:Fe2+>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