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定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 B.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
|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传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 B.轮船招商局 | C.发昌机器厂 | D.耶松船厂 |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