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 B.《北京条约》签订后 |
| C.《马关条约》签订后 |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是参加哪支军队和日本侵略者作战
| A.左宝贵的部队 | B.义和团 | C.丁汝昌的部队 | 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 |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曾向乾隆皇帝请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乾隆皇帝
说“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加以驳回。英国的要求得以实现是在
| 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 B.1860年《北京条约》签汀 |
|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 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
《剑桥中国史》中关于西汉的地方组织写道“随着一个单一帝国政体的重建,高帝设法调和这两种完全对立的制度,以便满足那些有功于他的人。这样,秦的模式就用于中国中部,……但是其他地方则以另一种安排为主。”这种安排导致了
| A.宗法制得到发展 | B.郡县制出现 |
| C.郡国并行 | D.分封制日臻完善 |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
| 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专制 |
| B.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 |
| C.赢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三公 |
| 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