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下各项是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他的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
B.他的宗教改革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
C.他的宗教改革改变了过去人们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同上帝直接对话 |
D.他的宗教改革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
洋务企业的创办之初,其经营管理方式非常落后。后来,许多企业开始实行官督商办的方式,经营状况开始好转。1897年7月3日,清朝的某位大员看着自己辛苦创办的汉阳铁厂扭亏为盈, 喜上心头。这位大员是()
|
A.曾国藩 | B.张之洞 | C.左宗棠 | D.李鸿章 |
史学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表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时代”使太平天国遇到了以前农民起义所没有遇到的新情况,主要是指()
A.反动政府的军事装备更先进 |
B.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C.用宗教理论作为斗争的武器 |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
19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营轮船公司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重要方式 |
B.轮船公司的设立利于列强对华扩大商品输出 |
C.列强通过经营轮船公司垄断了中国的远洋航运. |
D.列强的轮船公司并没有涉足中国的内河航运 |
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在着明显的歧视 |
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力 |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
D.反映出《南京条约》是一个屈辱的条约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头、纺织工业中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他实质上是要说明()
A.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产生的社会影响并不大 |
B.蒸汽机并不是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和革新 |
C.工业革命后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比技术革新的影响更深刻 |
D.工业革命后各国注重的是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而不是技术革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