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波和横波在古登堡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A.波速都降低为零 |
B.波速都明显增加 |
C.纵波完全消失、横波波速突然下降 |
D.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
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表中A、D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B.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C.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 风力作用海浪作用与表中B、C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 荒漠落叶阔叶林 B. 温带草原针叶林
C. 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中B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可行性措施是
A.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治土地荒漠化 |
B.保育天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 |
C.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
D.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瓜果棉等特色产业 |
黄河流域的用水量结构是:农业灌溉占91%,工业及城镇生活占7%,农村人畜用水占1%。依据材料和图“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地表水耗损量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956—1996年黄河上游地表水耗损量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上升后下降 | B.先下降后上升 |
C.波动上升 | D.变化不明显 |
降低黄河流域地表水耗损量的最有效途径是
A.控制工业、城市建设、生活用水 |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
C.实施调水工程,增加黄河水量 | D.控制农业耗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
图是沿106.5°E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20℃ |
B.图中②所在山地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南坡海拔2600米处 |
C.七月,③地气温高于②地的原因是森林覆盖率高 |
D.一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
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③和① | B.③和② | C.④和② | D.④和① |
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主要有
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大气环流影响
③距海远近不同 ④地势高低差异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② |
图为世界两区域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两区域
A.地形平坦,有相同农业地域类型 |
B.外力作用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
C.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
D.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
两区域气候
A.均为热带气候类型 | 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
C.以冬雨型气候为主 | D.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