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湖北高考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这首诗的前两联刻画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技巧?请结合全诗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双调]清江引
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十日静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分析“江山阅鬓华”中“阅”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要分析诗作中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相见欢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倩:请,让。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时的作品。柴侍御可能是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你认为这首诗第一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5分
诗人送别友人却“不觉有离伤”,这合乎情理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