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湖北高考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2分)
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3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折桂令·九日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多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曲中所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曲中暗含的与这一节日相关的习俗是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在语言交际时应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该大学生应对。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行香子·过七里滩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②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景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但”在词中的作用。
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旅思
戴望舒
故乡芦花开的时候,
旅人的鞋跟染着征泥,
黏住了鞋跟,黏住了心的征泥,
几时经可爱的手拂拭?
栈石星饭的岁月,
骤山骤水的行程,
只有寂静中的促织声,
给旅人尝一点家乡的风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歌的题目鲜明地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诗人借助这一具有特征性的意象,引起对故乡动人季节的回忆;又借这一古老的诗歌意象,不仅使诗歌平添不少的韵味,更使这首诗的主题表达得更为急切,更为真实。
“旅人的鞋跟染着征泥,黏住了鞋跟,黏住了心的征泥,几时经可爱的手拂拭?” “栈石星饭的岁月,骤山骤水的行程”,这些描写在诗中有何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