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
|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的具体问题 |
|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
唐代有位和尚作了一首偈说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认为佛并不存在于尘世,而是在人心里,心外无佛,我即是佛,只要有诚心,谁都可以立即成佛。他所提倡的就是所谓的「顿悟」说。这位和尚是
| A.唯识宗的玄奘 |
| B.天台宗的智顗 |
| C.禅宗的神秀 |
| D.禅宗的慧能 |
下面有宗教经典、著作的叙述,何者正确?
| A.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讨论炼丹及长生不死,是道教理论著作 |
| B.法华经是佛教净土宗的经典 |
| C.佛教大藏经是在唐代刻版印行的 |
| D.基督教圣经的新约全书原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 |
在佛经翻译为汉文的工作上,鸠摩罗什的贡献被认为最大,他能够取得这样了不起的成就,是因为
①他生长于印度,精通佛教义理
②他虽非汉人,却精通汉文
③他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
④他的弟子颇多能文之士
⑤他采「格义」的方法,一直为后人所采用
|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唐武宗时,佛教各宗派都受到打击,为何禅宗所受打击较小?
| A.禅宗中国化成分较深 |
| B.皇帝中多人信仰禅宗 |
| C.一般士大夫极力维护 |
| D.禅宗较不注重有形的仪式 |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义理与中国儒道思想的关系演变如何?
| A.西晋时期,学者常借道家经典解释佛教义理 |
| B.隋唐皇室扶持道教,佛教思想发展停顿 |
| C.宋代理学家批评佛教以性为空,佛学影响理学不大 |
| D.清末始有僧侣提倡儒释道三教调和论,以共抗洋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