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 地区 |
价格 |
| 江苏 |
米谷每石中价1.5~1.6两白银 |
| 湖广 |
米每石1.4~2两白银 |
| 江西 |
米每石1. 5~2.3两白银 |
| 山西(部分地区) |
米麦每石1.5~2两白银 |
| 山东(兖州、泰安) |
粟米每石1.4~1.8两白银 |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在2008年3月的记者会上,温总理引用了“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诗句。该诗句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
| A.墨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道家思想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 A.统治阶级的利益 |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
|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社会环境的影响 |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
战国诸子著作中屡见“不夺农时”、“不违农时”的提法,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齐民要术》把“耕田”列为第一卷,却无专篇讨论天时。《陈旉农书》将“天时之宜”列为第四篇,将“地势之宜”“耕耨之宜”置于其前。到明清农学著作之中,“人”之主观能动被强调到过去从来没有的高度。这种变化主要源自于
| A.天人关系认识深化人本主义觉醒 | B.生产发展、技术水平进步 |
| C.人口剧增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减弱 | D.农书官方化,科学精神锐减 |
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言论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有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贼也③私欲之中,天理所寓④无民而君不立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