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②,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②悛(quān):改,悔改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辙亦迁海康,告曰书:写信
B.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美丽,华丽
C.子瞻既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冠:位居第一
D.自量为己必俗患贻:遗留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胸中不拘时,学于余
B.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孰能讥之乎
C.不见老人衰惫气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D.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狱吏所折困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
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有关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
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
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qú清瘦)而实腴”,认

为陶渊明的为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译文: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②重废父命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匵(dú):小棺材。藟(lěi),藤。殠(chòu),腐臭的气味。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必亡吾意易: 改变 B.重父命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先令:指示 D.将以世也矫: 欺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佣儿为证  啖:唆使
B.携出城四五里可:大约
C.予族大之德:感激
D.不易辞,卒死狱中竟:竟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诸匠伍有志力,而又不随以怠
B.诉于官斧斤时入山林
C.廷福人伐木回焦仲卿母所遣
D.度廷福走若属皆为所虏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乡人曰:“囚耳,乌足道?”(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招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堤堰,陂塘 决:疏浚
B.后安石国 当:掌管
C.众不能诎:通“屈”,使屈服
D.人言不足恤:体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贷谷民,出息以偿赢而不助五国也
B.修以其须禄养言朝苏子与客泛游赤壁之下
C.未尝财不足为公患也余与四人拥火
D.臣之所称,流俗所不讲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给文中加虚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B.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C.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D.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译文:
(2)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译文:⑶
(3)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日:“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耀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赢,行辄踣。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太学,有一时声:声望
B.更数医不效:见效
C.犹其复用虞:担忧
D.田法行,受牒境内按:根据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①为鬻橐中装,代偿之②未尝出一语于进
③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
⑤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⑥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C.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D.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2)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