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唐代诗人杜甫的《岁暮》,完成下列题目。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后面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古诗李白《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的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图,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图,写黄昏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情感?
阅读《露》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小题。
 南征(唐/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能准确概括本诗感情基调的词语是()
| A.恬静优美 | B.沉郁顿挫 | C.清新明丽 | D.悲凉凄楚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渲染得淋漓尽致。 | 
| B.“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的矛盾心情加以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 
| C.尾联说杜甫有绝代才华,然而一生苦吟,又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上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他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 | 
|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和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