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或方案)
实验目的
A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B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D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收集纯净的气体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达菲是抗击甲型H7N9流感的有效药物,合成达菲的重要中间体为莽草酸(化学式C7H10O5)。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莽草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莽草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C.莽草酸由三种元素组成D.莽草酸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

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D.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家已研究出一种高能微粒N5+,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N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 B.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C.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D.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以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B.生活生产中以原煤为原料
C.植被破坏,粉尘随风飘扬 D.汽车排放的尾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