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图2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会
              (填“放热”或“吸热”)。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②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盐酸后,小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发现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都变红,请你分析两条试纸变红的情况是      

A.下面先变红,上面后变红 B.上面和下面一起变红
C.上面先变红,下面后变红 D.以上均有可能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验证①             、 验证②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珍珠粉以其良好的养颜等功效,获得消费者喜爱。资料显示:珍珠中含碳酸钙80—93%、蛋白质4—14%、水份2—4%、十几种氨基酸、28种微量元素。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用回收的贝壳加上工业用氢氧化钠配制的药水进行清洗、晾晒以后直接加工销售,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及少量残留氢氧化钠。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辨别真假珍珠,并测定珍珠中碳酸钙含量的实验探究方案。
【探究一】辨别市售珍珠真与假。
将其分别溶于水,充分搅拌、静置,测定上层清液的pH;若pH7(填“>”或“<”或“=”)为假珍珠,理由是
【探究二】测定珍珠中碳酸钙含量。

小王用图所示装置测定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实验方案如下:
⑴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好置后,将注射器活塞(不考虑活塞的摩擦和自重,下同)从刻度1mL处向上拉至刻度20mL处,(填操作和现象),则气密性良好;
⑵在图异型装置左管内装入1.1g 上述珍珠粉样品,右管内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射器(规格为250mL)活塞推到底部,再次连接装置;
⑶设法使左右两管内的药品混合,反应结束后读取注射器读数为220mL;
⑷数据处理:计算得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ρ〔CO2〕=2g/L,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实验思考】
⑴此实验中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考虑注射器因素,该实验方案对珍珠粉的用量多少是否必须作要求?
⑶【探究二】中的第⑶步,混合两种药品的方法是
⑷该实验装置设计上的优点在于(写出1点即可)。

实验室有三瓶不同种类失去标签的盐溶液,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和一种含有钡离子的未知溶液。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出三种溶液?
【实验探究】小松同学:取1号样品溶液少许,加入到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他又继续滴加少量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他认为1号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碳酸钾,一定是硫酸钠。
【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小松同学的实验结论(1)
【实验探究】小北同学:取少量三种样品溶液分别加入到三支试管中,先向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其中2号、3号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硝酸,2号试管中出现了(2)现象,说明2号溶液是碳酸钾溶液,3号试管中沉淀无变化。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是只需要分别滴加一种试剂(3)(填物质化学式)就能将三种溶液鉴别出来。请将三种溶液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中:(4)。

如右图所示,在250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CO2气体,并用带尖嘴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导管另一端的橡胶管事先用夹子夹紧)。实验开始时,先将注射器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推入到烧瓶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夹子,会观察到的现象有(1),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2)

小红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在一般情况下仪器C的作用是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碱式碳酸镁的生产后,知道了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z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问题讨论】
(1)上述流程中滤液的主要溶质(写化学式),检验其中阳离子要用的试剂有(填序号)
A. 氧化钙 B. 稀盐酸 C. 紫色石蕊试液 D. 硫酸钠溶液
(2)上述流程中NH3被循环使用,流程中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3)流程中“加热” 这一环节每生成l个分子xMgCO3·yMg(OH)2·zH2O需消耗氨的分子数为(用代数式)。
(4)判断碱式碳酸镁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 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 B. 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液 C.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
【组成探究一】
(5)已知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测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装置连接从左到右依次为A→→D。

(6)取碱式碳酸镁4.66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CO21.76g,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计算过程(3分)
【组成探究二】
(7)有同学对用盐酸有异议,认为用硫酸更好。你的看法是(填序号)
A.同意 B. 不同意 C. 不确定
你的理由是
(8)称得的溶液质量为g [提示:可用⑹中数据]
【组成探究三】
更为精确的测量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过程中时间与剩余固体质量,作出如下的坐标图
(9)试回答

①加热时,该晶体开始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刻是(填“t1”、“t3”或“t5”)。
②t4~t5时间段固体为(写化学式)和MgO的混和物。
③t2~t3时间段固体的化学式为(用含x、y的化学式也算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