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浓度为10.00 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
| B.n(Na+)∶n(Cl-)可能为7∶3 |
|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 < n < 0.25 |
|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
| B.催化剂可以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
| C.可以找到一种催化剂使水变成油(油的成份为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
| D.催化剂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
对于反应A2+3B2=2C来说,以下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B2)="0.8" mol/ (L·s) B. v(A2)="0.4" mol/ (L·s)
C. v(C)="0.6" mol/ (L·s) D. v(B2)="1.8" mol/ (L·s)
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 A.6 | B.12 | C.18 | D.30 |
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片改成Al粉 |
|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
|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
| D.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
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
| 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
| 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